為了方便群眾訴訟,,減少群眾訴累,,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沈陽市于洪區(qū)人民法院馬三家人民法庭聯(lián)合街道在法庭轄區(qū)距離法庭較遠的社區(qū),、村委會等設立了“巡回審判點”,,使訴訟服務做到無盲點,,把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巡回法庭開庭,。
日前,,馬三家人民法庭負責人趙萍帶著一摞卷宗,和助理,、書記員一起到光輝街道東老邊村原告家的蔬菜大棚,,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相鄰權糾紛案。
國徽,、橫幅,、桌牌、一張桌子和幾把藍色塑料凳,,辦案人員與原,、被告各就各位,一個“五臟俱全”的法庭在蔬菜大棚里就搭建完成,。法官在自家附近開庭審判,,吸引了不少在原告家附近經(jīng)營大棚的村民前來旁聽。
原告周某是東老邊村村民,,為了增加收入,,周某承包了幾個蔬菜大棚,前幾年經(jīng)營不錯,,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從去年開始,周某就有了煩心事——4年前,,被告李某在距周某大棚2米處種了一排楊樹苗,,時光荏苒,當初的小楊樹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枝繁葉茂的大樹遮擋陽光,,影響了大棚內作物的生長。周某多次找到李某協(xié)商,,讓他移除這排樹,,李某不同意,無奈之下,,周某把李某告上法院,,要求移除樹木并賠償損失,。
庭審圍繞雙方的爭議焦點進行了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和當事人陳述等,,充分傾聽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并對現(xiàn)場情況進行取證,。外面春寒料峭,,趙萍和原、被告雙方一起到大棚外面對樹木遮擋情況進行了查看,。通過庭審以及對現(xiàn)場情況的了解,,趙萍組織原、被告進行調解,,通過釋明法律,,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促成被告與原告達成調解協(xié)議,。
據(jù)悉,設立“巡回審判點”旨在將人民法庭“搬”到田間地頭,、群眾家中,,讓人民群眾“零距離”接觸司法,讓法官變成老百姓家門口免費的“法律顧問”,,實現(xiàn)糾紛的多元多層次化解,,進而提高司法公信力、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