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作明,,1964年出生,現任朝陽市公安局刑事犯罪案件偵查支隊副政委,、物證鑒定高級工程師,。從警33年來,他獲獎無數,,今年9月22日,,他被評為“全國公安百佳刑警”,并受到了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的接見,。

朝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政委耿作明
初見耿作明,,給采訪團最大的印象就是“閃”,他那滿頭銀發(fā)和胸前許多熠熠生輝的獎章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耿作明從事刑偵工作已經33年了,,他承擔或直接參與了4000余起案件的現場勘查,、痕跡檢驗和利用技術手段進行案件串并工作,其中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或現場勘查分析意見,、檢驗鑒定結論在案件偵破和訴訟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案件有1500余起,。特別是近幾年來,他所承擔或參與的700余起案件的現場勘查,、痕跡檢驗中,,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作案或現場勘查、痕跡檢驗鑒定結論在案件偵破和訴訟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案件累計達310余起,。如此卓越的成績讓耿作明有了現場勘查,、痕跡檢驗“定心砣”的稱號。
2016年9月28日,,一名在北票市周邊鄉(xiāng)鎮(zhèn)走家串戶推銷中藥的浙江籍女子失蹤,。今年5月23日,,其尸體在北票市蒙古營鎮(zhèn)的一口水井中被發(fā)現,。耿作明與大伙在重點嫌疑人員的家中進行勘查,。案件發(fā)生已經近8個月了,,想要獲取與案件相關的物證的難度極大,。但他和同志們一寸一寸地搜索,,終于在廚房通往臥室的門框后發(fā)現了3處直徑不足1毫米的血跡,,與拋尸現場物證一并作為定案依據,,為案件的成功偵破提供了直接證據,。
耿作明承擔的痕跡檢驗,大多是縣(市)區(qū)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送檢的具有一定難度的,,但他迎難而上,,注重被檢物證的全部利用價值,科學應用痕跡檢驗技術,,使一起起疑難大案水落石出,,使得全市現場勘驗和痕跡檢驗工作屢上臺階。
他從痕跡檢驗入手,,改變了一枚變形鞋印檢驗的認定結論,,用不容辯駁的證據,將拒不供認犯罪事實而被釋放的犯罪嫌疑人重新歸案,;他輾轉吉林省4城市,,行程1萬多公里,通過案件串并和指紋檢驗直接認定發(fā)生在朝陽市區(qū)的系列使用奶頭錘搶劫殺人案的犯罪嫌疑人,,從而使系列案件一舉告破,;他利用遺留在鑄鐵掛鎖商標上僅有0.8×3.21毫米的痕跡,使一個幾乎逃脫法律制裁的智能型大盜落入法網……
在33年的現場勘查工作中,,耿作明從未因為個人原因延誤過一次現場勘查和檢驗鑒定,。即使在患病期間,,他也堅持在工作崗位,從未休過公務員年假,,累計加班近2000個工作日,。
如今,他雖然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但依然發(fā)揮專業(yè)特長,,承擔了重大案件現場勘查、疑難痕跡物證檢驗等專業(yè)工作,。
采訪過程中,,耿作明給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每一次勘察現場都像是面臨一次‘大考’。”他說:“不管案子發(fā)生在什么時間,,發(fā)生在什么地方,,接報案后,我們都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開展現場勘查,。在這個‘大考’當中,,應該說考驗的不單單是對現場的認識,也是對工作責任心,、事業(yè)心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