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絕處逢生后的合影
7月2日12時,本溪兩位老人被困山中,。
↓
救援人員冒雨“直線硬闖”,,向老人位置進(jìn)發(fā),。
↓
40多分鐘后行至半山腰,需攀爬巖石上山,。
↓
1個多小時后到達(dá)老人被困點(diǎn),。
↓
救援人員搭成“人肉階梯”護(hù)送老人下山。
↓
16時,,回到派出所,。
“我50年前在這下鄉(xiāng),這次帶著老伴回來找故友,,被困在窟窿山里了,!”7月2日,本溪市公安局明山分局接到八旬老人的緊急求助。
老人是當(dāng)天10時許開始上山的,,報警時是12時20分,,當(dāng)時,他和老伴已經(jīng)接近山頂,,天一直在下雨,,山上風(fēng)又大,老人們躲雨的窩棚還漏雨,。電話中,,老人的語氣很急切,聲音微微發(fā)抖,,“我們沒有水和吃的,現(xiàn)在又冷又餓,,能不能趕緊上來救我們,?”
密林中護(hù)老人下山
鎖定密林深處
因老人無法描述具體位置,當(dāng)天值班的臥龍派出所教導(dǎo)員楊東睿立即添加老人微信,,并通過共享鎖定了老人的位置——老人被困于3公里外的密林深處,。
公安和消防救援力量聯(lián)動,迅速集結(jié)10余名隊員,,攜帶急救包,、雨衣等物資,冒雨向目標(biāo)點(diǎn)進(jìn)發(fā),。路過村里的小超市,,民警還為老人買了水和面包。
到了山下,,楊東睿留下3名民警等待支援,,帶著1名民警和5名消防隊員一同上山。
一路披荊斬棘
細(xì)雨連綿,,山路泥濘,,濕滑難行。為爭取救援時間盡快抵達(dá)山頂,,民警與消防救援人員果斷放棄繞路上山,,決定采取“直線硬闖”的方式——不管前面有沒有路,只選取直線距離最短的線路,。
他們先是經(jīng)過一片灌木叢,,消防隊員手持柴刀在前面開路,劈開齊腰高的荊棘,,救援隊伍腳踩腐葉淤泥艱難前行,。因為急著救人,民警們穿著短袖就出來了,穿過灌木叢時,,胳膊被荊棘劃出一道道口子,,仍咬牙前進(jìn)。
40多分鐘后,,救援隊伍行至半山腰,,此時山勢變得陡峭,需要攀爬巖石上山,。在陡峭的巖壁上努力尋找能落腳的位置,,救援人員一個拽著一個先后攀爬上山。衣服早被雨水浸透了,,鞋里灌滿了泥巴,,救援人員相互提醒著,“快,!老人還在等我們,!”
充當(dāng)“人肉臺階”
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攀爬,救援隊伍終于抵達(dá)老人被困的廢棄窩棚,。見到救援隊,,老兩口拄著棍子從窩棚里走出來,瞬間紅了眼眶,?!岸脊治夷昙o(jì)大了,找錯地方了,,還得麻煩你們來救我們,!”老人開始了自責(zé)。
見老人渾身濕透,、凍得發(fā)抖,,救援人員一邊安慰老人,一邊為老人披上雨衣,,并讓老人喝了些水,、吃了些面包。見老人精神狀態(tài)還不錯,,救援人員決定盡快帶老人下山,。
下山更為不易,每位老人由兩位救援人員攙扶,。險峻處,,考慮到老人身體狀況,救援人員先下一步,,然后蹲下身去充當(dāng)“人肉臺階”,,讓老人踩著他們的肩膀下去,。
鞋上裹滿了泥巴,鞋底變得很滑,,為了盡快下山,,救援人員一次次滑倒再爬起,卻沒讓兩位老人摔倒過一次,。大家筑成“防護(hù)墻”,,一步步護(hù)送老人安全下了山。
一張珍貴合影
“雖然想找的地方?jīng)]找到,,但是遇到了你們這些好心人,,咱們拍張照片留個紀(jì)念吧!”到了山下,,心里感動的老人提出跟民警和消防隊員合張影,。
回到派出所,民警貼心地為老人準(zhǔn)備了熱水,,打開空調(diào)為他們?nèi)∨?,此時已是16時許。待老人恢復(fù)狀態(tài)后,,派出所協(xié)調(diào)車輛將這兩位沈陽籍老人安全送往本溪火車站。
臨別時,,老人緊緊握住民警的手,,顫抖著說:“50年前我們在這里揮灑青春,50年后是你們用微信定位,、用雙手開路救了我們,!這張合影,我要帶回沈陽給子孫看,!”
記者看到,,照片中,大家雖然滿腳泥濘,,卻都面帶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