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扶貧工作隊關心我們困難戶,熱心上門服務,,扶貧工作真是做到了家,。”7月7日,記者隨遼陽市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到了遼陽縣吉洞鄉(xiāng)楊家村,,在與貧困戶王明浩聊天時,他深有感觸地說,。
遼陽市人民檢察院自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活動以來,,切實用真情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千方百計把有利于脫貧的事,、有利于老百姓的事辦好。
“為了讓百姓看到我們扶貧幫困的決心,,院黨組決定把扶貧隊走讀式變?yōu)槌qv式,,由我任隊長同一名四十歲以下男干警輪流組成扶貧隊。為了不打擾老百姓,,我們借宿當地企業(yè)的一間空置的房子,,自己買菜做飯。夏天天熱,,沒有冰箱,,隊員很難能吃上新鮮的食材。嚴寒的冬天,,沒取暖設施,,房間水桶里的水都結冰了,采暖靠燒炕,,室內溫度最高才能達到7-8攝氏度,。走訪中,白天家中沒人,,晚間接著走訪,。關于走訪隊員們有一個通俗的標準:進村走訪要做到讓百姓家的狗見了都不叫,工作就到位了,。”說到最后一句話,,扶貧隊長韓長斌“噗嗤”一下笑了出來。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2016年3月,鄉(xiāng)里對全村自然條件,、人口、土地,、困難戶的構成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分析,,對確定的貧困戶進行建檔立卡,將擬錄入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在村,、組進行張貼公示,,全程參與,組織群眾參與討論,,通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貧困戶為88戶,、貧困人口為214人。遼陽市人民檢察院黨組與遼陽市扶貧辦協(xié)商,,針對每個貧困家庭的實際狀況尋找致富渠道,,對缺技術、缺資金,、缺信息等原因導致的貧困戶,,在做好救濟式扶貧基礎上,側重于生產扶持,,幫助他們出點子,、找路子、學技術,、籌資金,,定期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集中培訓、上門指導,,發(fā)動種植養(yǎng)殖大戶進行結對幫扶,,對幫扶貧困戶的剩余勞動力,多方聯(lián)系,,盡可能介紹外出務工,,提高收入。對那些有脫貧愿望和信心,,因缺資金而無法起步的貧困戶,,想辦法、找門路,,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幫助他們落實一些種植、養(yǎng)殖等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生產項目。通過與駐村安邦公司溝通協(xié)調,,無償給予52家貧困戶100-150棵山里紅樹苗和兩袋化肥(每戶約合人民幣2000元左右)的支持,,種植業(yè)戶與安邦公司簽訂15年的收購合同。
“不僅如此,,我們院里經多方爭取,,還得到了遼陽奧克公司、勝利集團的大力協(xié)助,又協(xié)調引進三家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來村考察投資辦場(廠),。”韓長斌向記者介紹著,。
“韓叔,我爸讓我喊你們去我家吃飯……”一個看起來有七八歲大的小男孩闖了進來,,打斷了記者的采訪,,看了一下時間,已到午飯時,。韓長斌大笑著寵溺地摸了摸小男孩的頭說:“回去幫我謝謝你爸,,叔這邊還有事兒,你們吃吧,。”
“我們平時都爭著搶著找老韓去家里吃飯,,他就是不給‘面兒’呀,從來也不來,!不僅是我們,,家里的老人更惦記他,有啥好吃的都想著他,,他不來家里,,就滿村找他,都不是啥值錢的東西,,但就是想表達一下我們的心意,。”王明浩笑著說,“剛才那個小娃兒就是村東頭老王家的,。”
“其實我們只是做了一件應該做的事,。”韓長斌笑得很欣慰。結對幫扶不是一道一筆揮就的簡單試題,,而是檢驗遼陽市人民檢察院扶貧隊是否和群眾還保持著血肉聯(lián)系的嚴肅問卷,。鄉(xiāng)親們最看重的,不是你解決了多少問題,,而是扶貧隊員們在這張試卷上傾注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