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我這么多年的事,,這么快就幫我解決了,感謝法院領導,,感謝法官,,感謝法院……”
8月31日,昌圖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鄭海宏與下轄雙廟子人民法庭庭長林野一行,,來到位于昌圖縣毛家店鎮(zhèn)興隆村的原告石某家中,,巡回審理一起房產繼承糾紛案件。雙方當事人當場達成調解協(xié)議,,解決了石某幾十年的鬧心事,,石某激動地握住林野的手,連聲感謝,。
巡回法庭進農家
案件回放
30年前,,原告石某夫妻與其父母共同居住,承擔起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父母相繼過世后,,遺留下來的磚瓦房登記地址已多次變更區(qū)域名稱,多年來都無法辦理過戶,,這一直困擾著石某夫妻二人,。幾經輾轉,,石某來到了雙廟子法庭,希望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林野了解情況后向石某釋法明理,,告知石某可以通過訴訟解決,但是需要原被告參加庭審,。聽到這里,,石某又犯了難。
今年63歲的石某在兄弟姐妹五人中排行老五,,石某已經去世的大哥,、大嫂留有3名子女,已經去世的大姐留有1名子女,,需要參加庭審的被告有7人之多,,且都居住在毛家店鎮(zhèn),往返法庭需要3個多小時,。最難的是石某的二哥由于腦血栓后遺癥導致行動極為不便,,多年來都沒出過門,更禁不起長途顛簸,。
在得知詳情后,,林野當即打電話與這7位當事人溝通。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林野向昌圖縣法院黨組匯報請示,,決定以巡回審判的方式將庭審“搬進”石某家中。
“炕邊”庭審
開庭當日,,鄭海宏與林野帶隊,,驅車在玉米田中間狹窄彎曲的小路上摸索前行,經歷1個多小時,,終于到達石某家中,。簡單布置后,庭審就開始了,。
在石某家中,,莊嚴的國徽下,一張桌子,,一臺手提電腦,,一臺便攜式打印機,幾個凳子,,法官,、書記員,、法警,、當事人圍坐炕邊組成臨時法庭,。書記員向當事人宣讀了法庭紀律和權利義務,林野認真聽取了雙方當事人的陳述,,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舉證,、質證,經過約1個小時的庭審,,在林野的調解下,,雙方當事人當場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
暖心時刻
為最大程度給當事人提供便利,,預想過多種審理結果的鄭海宏提前向院內申請,,并帶來了法院公章。最后,,當場將加蓋公章的調解書交到了當事人手中,。
接到調解書的那一刻,石某的妻子激動地說:“今天我比過年都高興,,歡迎來年到我家串門,,這過戶問題解決了,我們要砌上‘磚院套’,,蓋上新廂房,,讓舊貌換新顏!”
記者手記“讓法官多走路,、讓群眾少跑腿”,,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巡回辦案,在方便了百姓參與訴訟的同時,,也拉近了法官與群眾的距離,,有力提升了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