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帶著對奮戰(zhàn)在鄉(xiāng)村振興建設一線駐村“第一書記”的牽掛,,按照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的部署,,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高鵬帶隊深入法庫縣登仕堡子鎮(zhèn)石砬子村,、康平縣北三家子街道后山東屯村,,代表沈陽中院黨組看望慰問選派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黃大鵬,、姜楠兩名干警,,傳達市委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精神,了解村鎮(zhèn)經濟發(fā)展狀況和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并向選派干部所在村贈送了法律書刊及辦公用品,,為生活困難農戶送去慰問品的同時,對駐村干部工作進行指導幫帶,,提出希望和要求,,并勉勵他們進一步增強做好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沈陽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高鵬(右二)帶隊看望慰問駐村“第一書記”
這是沈陽中院高度重視選派干部到鄉(xiāng)鎮(zhèn)和村工作、關心關懷駐村干部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年初以來,,沈陽中院始終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選派三名善打硬仗,、敢啃骨頭的年輕干部進駐鄉(xiāng)村任“第一書記”,,為選派干部把方向、解難題,,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支持駐村干部安心扎根農村謀發(fā)展,,并以駐村干部為紐帶,切實了解鄉(xiāng)村發(fā)展需求,,積極開展結對幫扶,,堅持上下聯動、一體扶貧,。
在鄉(xiāng)村振興,、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上,三位駐村“第一書記”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院黨組的囑托,,一人一村,,扎根基層,帶著熱情和干勁,,打基礎,、聚民心,用實實在在的工作讓一個個鄉(xiāng)村舊貌換新顏,。
“第一書記”們表示,,駐村時間長了,村民一見面就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拉著他們到家里做客,。“他們把我們當成親人,,我們也要對得起這份信任,,真心真意為村里辦好事、實事,,為鄉(xiāng)村振興,、脫貧攻堅出一份力?!比获v村“第一書記”紛紛表示,,有這樣腳踏實地的勁頭,有沈陽中院這樣堅實的后盾,,農業(yè)將更強,,農村將更美,農民將更富,,鄉(xiāng)村振興,,未來可期。
駐村“第一書記”畫像
沈陽中院民事審判第四庭法官 黃大鵬:抓特色謀增長 振興致富路上的貼心人
“合作種植項目定下來了,,大家不用再為銷路和價格發(fā)愁了,。”放下與“安慶老奶奶”花生生產企業(yè)工作人員的電話,,法庫縣登仕堡子鎮(zhèn)石砬子村“第一書記”黃大鵬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黃大鵬擔任石砬子村“第一書記”的第3個年頭,。在這近3年的工作中,,他為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吃飽飯、吃好飯問題,,堅信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罢f老百姓能聽懂的話,辦老百姓關心的事,,只要老百姓認可,,啥都不是事?!彼麕ьI一班人集中解決突出問題,,分析本村的發(fā)展形勢,拓寬思路,,謀劃全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他大力積極扶持農民種植花生、金盞花等優(yōu)勢產業(yè),,同時積極聯系了“安慶老奶奶”花生生產企業(yè)與彰武縣農業(yè)科技產業(yè)公司搞對接,,和企業(yè)建立了定向合作種植關系,讓老百姓和合作社種得更放心,、更安心,。不用為銷路發(fā)愁,更不用為價格擔心,,有效化解了村民的顧慮,,增加了產業(yè)發(fā)展的信心和動力。目前,,村內多樣化產業(yè)種植項目已經形成,花生和金盞花的種植面積也突破千畝,,特色產業(yè)項目的發(fā)展已經形成規(guī)模,。
沈陽中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法官助理 姜楠:拓思路求創(chuàng)新 振興致富路上的暖心人
“現在只要一擰開水龍頭就能用上干凈放心的自來水,再也不用頂風冒雨地去打水了,,姜書記真是為我們村辦實事啊,。”一提到姜楠,,康平縣北三家子街道后山東屯村村民無不感激,。
兩年前,姜楠到后山東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時,,因自來水入戶所需資金巨大,,后山東屯村仍保留著家家戶戶打井、用水泵抽水的取水方式,。由于水資源有限,,村民之間用水矛盾頻發(fā)。姜楠到任后,,多方協(xié)調,,解決了資金等一系列問題,,挖水溝、買水泵,、配水管,,終于讓自來水流進了每一戶農家。
后山東屯村鄰近遼河,,最適合種植的是經濟價值不高的玉米,。因地理位置等劣勢,這里鮮有外來投資,,本地企業(yè)也難以培育,,耕種和養(yǎng)牛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條件非常艱苦,,但姜楠帶領村民致富的熱情從來沒有消退過,,探求發(fā)展之路的希望也從來沒有熄滅過。
兩年來,,姜楠吃住在農村,,順利完成土地確權及土地調整工作;協(xié)調社會慈善資金,,幫助村里貧困群眾,;大力推行綠色食品發(fā)展電商經濟,與北三家子街道其他6位下派的駐村“第一書記”牽頭組建了北三家子電商服務小組,,籌建北三家子街道電商服務平臺,。讓本地產品“走出去”,讓優(yōu)質便民商品“飛進來”,,在服務農民增收,、促進農民致富的過程中,同步實現村集體自身的增收,。
沈陽中院法警支隊派駐執(zhí)行二庭司法警察 李冬斌:以黨建促發(fā)展 振興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主任,,我正領著鄉(xiāng)親們打井呢,等過兩天都整利索了,,您和同志們再過來,,我們用村里清涼的井水給你們解解暑?!睍r值處暑,,得知院領導要帶隊來村慰問幫扶,李冬斌在電話里與高鵬主任做了一個“約定”:“看看我們新打的井,,嘗嘗我們甘甜的水,。”李冬斌熱情又略帶驕傲的邀請,,是這位“70后”司法警察駐村成效和底氣的呈現,。
新民市柳河鎮(zhèn)石獅子村曾經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 9名村干部中70歲以上的2名、60歲以上的3名,、50歲以上的2名,。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李冬斌到任該村擔任“第一書記”后,第一件事就是建設好黨組織這個“車頭”,。他緊緊依靠全村黨員和廣大群眾,,團結村“兩委”一班人,狠抓基層黨建,,黨組織排名從全鎮(zhèn)倒數第一躋身前六,。
與此同時,李冬斌狠抓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問題,,化解矛盾糾紛,,解決村民致富的后顧之憂。大力宣傳黨的扶貧開發(fā)和強農惠農政策,,深入推動政策落實,;運用法律知識化解村民占地矛盾、鄰里糾紛,、撫養(yǎng)贍養(yǎng)等矛盾糾紛,;協(xié)調社會力量兩次來村開展義診、免費贈藥贈書,、免費法律咨詢等活動,;配合鎮(zhèn)政府開展貧困戶識別和低保戶核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幫扶工作臺賬,,在達到貧困人口退出驗收標準的基礎上,做到戶戶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