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會議以“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為主題,凸顯了中國司法體制改革尋求“破舊迎新”的決心,。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所指出的那樣,隨著各類科技信息化產品進入日常生活,,人民群眾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發(fā)生很大變化,對高品質,、高效率司法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要積極研發(fā)司法智能服務系統(tǒng),為當事人提供類案檢索推送等服務,,引導當事人對裁判結果形成理性預期,,增強對司法的信任。推進跨域立案訴訟服務試點,,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聯(lián)通各地訴訟服務中心,,解決好異地訴訟難等問題。善于運用“互聯(lián)網+服務”等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精細化,、個性化司法服務。

法官通過網絡進行法律服務

沈陽市沈河區(qū)法院向當事人發(fā)送帶有二維碼的交費通知單
要遵循司法規(guī)律,,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現(xiàn)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習近平
從電子簽章開始
精細化、信息化,、個性化的司法服務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人們感受到的那種高科技感沒有今年這樣明顯,。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要求,具備條件的人民法庭要盡快實行電子簽章,,以保證審判工作高效進行,。這一決定指明了人民法院(庭)裁判文書實施電子簽章的工作方向,促進了電子簽章在裁判文書領域的普及應用,。傳統(tǒng)在紙上蓋印的方式變?yōu)橥ㄟ^網絡傳遞信息,,并打印印章了。它與傳統(tǒng)的印章相比,,同樣具有可靠性,。而它帶來的便捷則不言而喻。
在我國,,特別是縣級法院,,基本都有派出法庭。派出法庭距離縣城較遠,,縣城距離市里較遠,。在傳統(tǒng)模式下,基層法院派出法庭裁判文書蓋個章都是個問題,。“蓋章難”成為法院司法的一個問題,。由于最高人民法院有了關于“電子印章”使用的要求,我省的基層法院派出法庭法官再也不用為一個裁定蓋個章而奔波十里路,、幾十里路了,。使用電子簽章,有效解決異地辦公法院特別是基層法院派出法庭裁判文書“蓋章難”的問題,,案件審理周期變短了,,審判效率提高了,甚至有的情節(jié)簡單的案件可以當庭審理,,當庭宣判,,當庭發(fā)放裁判文書,最受益的就是訴訟當事人,。
司法服務,,主要就是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的同時,要保證司法公正。近年來,,司法機關為了顯示司法過程的透明度,把法院審理案件的法庭審判過程由錄播改為直播,。只要你有一臺電腦,,有網絡,就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觀看法院庭審的情況,。
2013年9月末的一天,,本溪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互聯(lián)網直播審理某電機有限公司訴本溪某煤化有限公司買賣糾紛案。據本溪中院一位法官介紹,,當年本溪中院在高清數字法庭的基礎上,,經過科技探索和反復實踐,在全省率先擁有了全地區(qū)庭審實況統(tǒng)一互聯(lián)網直播功能,??梢钥吹奖鞠性杭跋螺犃一鶎臃ㄔ簩徟蟹ㄍサ耐徢闆r,審判管理辦公室統(tǒng)一管理和排期,,統(tǒng)一進行互聯(lián)網直播,,全地區(qū)法院庭審過程通過網絡向社會公布,人們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在線“旁聽”,,本溪中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網絡視頻直播庭審對法官的審判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有利于案件公平公正審理,。
在沈陽市和平區(qū)人民法院,,如今,法官公開庭已經成為常態(tài),。每個星期都有一天,,法院通過網絡向社會直播庭審。和平區(qū)法院的一位法官說,,庭審直播,,不僅提高了法官辦案能力,也讓社會更加了解法院的審判工作,,人們在監(jiān)督法院辦案的過程中,,也學到了法律知識,熟悉了一定的訴訟流程,。
訴前調解網上辦
當QQ,、微信等社交軟件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時,司法機關也把社交軟件當做訴前調解的一個服務平臺,。
沈陽市皇姑區(qū)人民法院于2010年的夏天開通了網上調解答疑平臺,。皇姑區(qū)法院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拓展網絡平臺,,利用QQ,開通“互聯(lián)網+”答疑與調解模式,,組建了街道社區(qū)群、教育群,、機關團體群、企業(yè)協(xié)會群,、律師法律工作者群5個QQ群,有6名法官在線不定時答復,。法官解答法律問題的同時進行糾紛調解,,一些矛盾糾紛也得以在萌芽狀態(tài)得到化解,。
而和平區(qū)人民法院則與消協(xié)合作,與大型商業(yè)區(qū),、大型商場的消費者維權工作站進行網絡對接,,通過網上實現(xiàn)調解矛盾糾紛。
網上調解已經成為我省法院多元化調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法院庭審直播
我們要把現(xiàn)代科技偉力和司法人員創(chuàng)造力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科技理性和司法理性融合效應,努力創(chuàng)造具有中國特色,、引領時代潮流的司法運行新模式,,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孟建柱
從立案時就感受到“互聯(lián)網+”
去年10月份,,在沈陽市沈河區(qū)人民法院有訴訟的當事人以及律師會發(fā)現(xiàn),,立案、退費的方式與過去不一樣了,。當事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兩個字——便捷,。這是因為有了沈河區(qū)法院研發(fā)并付諸實施的一案一戶的案款管理系統(tǒng),到目前,,該系統(tǒng)也是東北地區(qū)最先進的案款管理系統(tǒng),。
現(xiàn)在,法院案款管理普遍存在三大困境,,內外網物理隔離,,導致信息不互通;訴訟費進賬信息不完整,導致查詢困難,;退款渠道不夠暢通,,導致當事人退費不方便。
三大困境導致不明款沉淀多,、應退未退款項沉淀多,、應收未收訴訟費多的“三多”現(xiàn)象。法院的案款管理已逐漸成為近年來法院院長經濟責任審計或專項審計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因為案款問題,訴訟當事人對法院也頗有意見,。
沈河區(qū)法院利用“互聯(lián)網+案款管理”來解決法院案款問題,,開發(fā)研制成有“云技術”支持的東北首家法院案款管理系統(tǒng)——“一案一人一戶”案款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審判執(zhí)行系統(tǒng)和銀行信息系統(tǒng)的無縫對接,。
宋先生因為合同糾紛到沈河區(qū)法院立案,,當他拿到預繳訴訟費繳納通知書后,發(fā)現(xiàn)上面印有一個二維碼和一個專屬銀行賬號,。
宋先生被告知:“通過銀行,、網銀、微信,、支付寶都可繳費,。一旦繳費,案款系統(tǒng)即有提示,,不用再送交費憑據,。以后要辦理退費也不用再跑法院了。”像宋先生這樣,,當事人將訴訟費交至“專屬賬號”后,,在承辦法官的案款系統(tǒng)上就顯示出來。案款進賬,、余額一目了然,,不需要承辦法官再去認領。結案后可以直接通過案款系統(tǒng)下達結算,、退費指令,,案款進賬、退費有提醒通知,,沉淀時間有預警提醒,,法官心里很踏實。
“一案一人一戶”解決方案,,為每位當事人生成具有唯一不重復的“專屬虛擬銀行賬戶”,,使每一筆進入法院案款賬戶的款項都能直接對應到相應的案件及辦案人員,從來款源頭徹底杜絕不明案款的產生,極大簡化了辦案人員的工作,,并進一步縮短案款支付周期,,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涉及執(zhí)行款項的,,被執(zhí)行人一旦主動付款或執(zhí)行人員扣劃,、拍賣、變現(xiàn)執(zhí)行款時,,均打入該專屬賬戶,,使資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匹配。財務人員一經開票,,同時錄入案款系統(tǒng)的管理臺賬,,全局執(zhí)行款進出現(xiàn)狀一看便明,基本做到實時到賬,、實時確認,。
案款支付全流程電子化,承辦人發(fā)起案款支付審批,,經庭長及院領導在系統(tǒng)中查看裁判文書和逐級指紋審核后,,有財務部門直接進行網上支付。法院相關人員的手機中安置了客戶端,,相關責任人在手機上就能查看,、審批案款的辦理情況,辦案人再也不能用找不到領導無法簽字的理由搪塞當事人了,。案件文書隨到隨簽,。無紙化辦公的推進大大減少了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環(huán)節(jié),對降低審判成本,、簡化辦公程序,、減輕工作負擔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節(jié)約了大量資源,,也更好地實踐了司法公開,。
表格式判決促審判效率提升
“我們要善于運用這些新技術,通過推動電子卷宗自動生成,、案件信息自動檢索,、法條案例自動推送,在非訟案件,、程序性裁定,、小額訴訟等簡易案件中推廣使用令狀式、格式化裁判文書,,使法官,、檢察官能夠從大量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處理司法核心業(yè)務。”孟建柱說,。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火爆,伴隨而來的是巨量的物業(yè)糾紛,。沈陽市于洪區(qū)小額速裁庭2016年收案9000件左右,。小額速裁庭副庭長詹力彥去年結案2414件,結案率99%,,其中判決855件,,調解214件,撤訴113件,,裁定駁回起訴案件1232件,。其中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案件324件,物業(yè)服務合同糾紛案件2018件,,完成了1600余件案件的法律文書上網工作。法官王霄霄,、楊寧分別結案3000余件,,王霄霄全年完成法律文書上網,共計2859件,。
小額速裁庭庭長王忠澤說,,法院從實際出發(fā),法院案件管理系統(tǒng)會對物業(yè)糾紛等數量巨大,、標的較小的案件,,采取“表格式”裁判文書,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案多人少的壓力,。如果不采取“表格式”裁判文書,,辦案人根本寫不完這些案件的判決書。
于洪區(qū)人民法院院長李陽說,,“表格式”裁判文書,,是用表格列舉的方式陳述當事人訴辯主張、法院查明事實,、裁判理由和裁判結果,,對雙方無爭議的事實進行簡要概括,大量縮減了程序性文字表述,,提高了裁判文書制作效率,,打通了繁簡分流、簡案快審的“最后一公里”,。
法院信息3.0版還有多遠,?
2016年7月,,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的2016年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推行網上立案,、網上信訪、電子法院,、公開平臺,、庭審直播,深化司法公開,,構建開放,、動態(tài)、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努力提供更加優(yōu)質、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同時周強要求要加快建設隊伍建設信息化系統(tǒng)、法院數字圖書館,、司法審判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執(zhí)行指揮中心、司法案例研究網,、企業(yè)破產重整信息公開平臺等重大項目,,向實現(xiàn)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目標不斷邁進。
目前,,我省各級法院正在緊鑼密鼓建設電子卷宗,,大連地區(qū)的法院在基礎數據方面已經完成50%的工作量。其他地區(qū)法院也陸續(xù)著手建立電子卷宗,。
沈陽市某區(qū)法院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從應用上看,電子卷宗應用遠遠超過電子檔案,。電子檔案管理系統(tǒng)注重結案后檔案的管理,,而電子卷宗注重案件從立案至歸檔前卷宗的電子化管理,是辦案全過程紙質卷宗同步化為電子卷宗,,并對其進行管理,。電子卷宗是實現(xiàn)案件辦理、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中各類業(yè)務應用的自動化,、智能化的基礎,,它要求全流程審判執(zhí)行要素公開,對司法公正,、透明,、質效有很高的要求,。
有待解決的問題
在人民法院建設電子卷宗的同時,人民檢察院也建立了電子卷宗,。
最高檢發(fā)布的《人民檢察院制作使用電子卷宗工作規(guī)定(試行)》(下稱《規(guī)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規(guī)定》,,審查起訴,、提請抗訴等六類案件應制作電子卷宗。
《規(guī)定》明確,,以下六類案件應當制作電子卷宗:偵查機關移送的審查起訴,、申請強制醫(yī)療、申請沒收違法所得案件,;檢察院偵查部門移送審查起訴,、不起訴的案件;報請上級檢察院決定逮捕的案件,;提請上級檢察院批準延長羈押期限的案件,;提請上級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報請最高檢核準追訴的案件,?!兑?guī)定》還要求,在統(tǒng)一業(yè)務應用系統(tǒng)以外流轉的絕密級案件,,不得制作電子卷宗,。
沈陽市大東區(qū)人民檢察院一位副檢察長向記者介紹,,很多檢察院已經實現(xiàn)無紙化辦公了,。
據最高檢案管辦負責人介紹,電子卷宗包含卷宗制作,、內部閱卷和律師閱卷等功能,,該系統(tǒng)可以方便案件承辦人摘錄復制卷宗內容,為領導審批和檢委會討論案件提供全面信息,,方便律師閱卷并根據申請?zhí)峁╇娮泳碜诠獗P,。檢察機關上線運行電子卷宗系統(tǒng),在提升檢察機關案件辦理和流轉效率,、加強辦案監(jiān)督管理,、保障律師合法權益等方面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位法律界人士說,,法院和檢察院各自的電子卷宗系統(tǒng)是不同的,,如果在未來,把檢,、法兩家具有相關聯(lián)的案件電子卷宗科學地銜接起來,,那將更能提高司法效率,。
“大數據”+司改=更多可能
在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結束后不久,7月14日和17日,,省檢察院,、省高院分別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會議精神,。
記者注意到,,在這兩次會議上,兩院“一把手”都明確要求利用現(xiàn)代科技推動司改,。
省檢察院檢察長于天敏表示,,要抓好結合,主動利用現(xiàn)代科技成果助推司法體制改革和各項檢察工作,,要高度重視和充分運用科技對改革和檢察工作的助推作用,。信息技術部門提供技術支持,業(yè)務部門提出具體需求,,共同推動科技成果的運用,。要走出去,學習外省檢察機關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努力提高遼寧各項檢察工作水平,。
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繆蒂生要求,全省法院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司法改革新要求,、新任務,,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會議精神上來。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加快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xiàn)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xiàn)代化。
大數據,、人工智能正在助力攻克司改難題,,它不僅是助推司法便民的關鍵,更已成為司法運行的新模式,。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wèi)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讓數據和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在信息化時代,,新科技手段可以更好推動司法為民,、司法便民。”
“大數據”+司改還意味著更多的可能,。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書記員,、法警甚至部分行政人員將被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所替代,,如何將分流出來的司法人力進行重新配置,,值得改革者未雨綢繆,釋放出來的這些人力資源如何重新配置到法治建設中,,從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值得認真研究并做好政策應對。
【他山之石】
貴陽:政法大數據辦案系統(tǒng)
貴陽市大數據辦案系統(tǒng)試點單位,,通過搭建政法專網和制作五類常見刑事案件證據指引,,指導案件偵查人員“照單”收集證據辦案。在貴陽政法大數據辦案系統(tǒng)中,,目前殺人,、搶劫、盜竊,、毒品,、故意傷害等五類案件已實現(xiàn)網上證據流轉,如果某一證據材料存在問題,,辦案系統(tǒng)會自動攔截提醒,,要求補充完整后才能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江蘇:“案管機器人”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研發(fā)的“案管機器人”對案件進行大數據分析,,自動向辦案檢察官發(fā)出期限預警,、風險預警、辦案活動差錯提示,,實現(xiàn)從偵查到批捕,、起訴的全程留痕、動態(tài)監(jiān)控,。
蘇州:語音自動轉換文字輸出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格式化文書自動生成”“庭審及辦公語音識別”“電子質證系統(tǒng)”“文書書寫‘左看右寫’分屏技術”等技術應用,,大大減輕甚至替代了書記員的工作。
語音自動轉換文字輸出,,舉證,、質證,、認證環(huán)節(jié)電子化,,使得庭審過程流暢、規(guī)范,、有序,,讓蘇州中院的司法效能大大提高。經過庭審實際應用,,庭審筆錄的完整度接近100%,,對疑難復雜案件的語音識別正確率達95%以上,庭審時間平均縮短20%以上,,復雜庭審時間縮短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