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顧
雇主高某雇傭楊某從事鏟車作業(yè),,楊某駕駛鏟車倒車時與徐某推行的三輪車發(fā)生碰撞,,造成徐某受傷,。道路事故認定書認定楊某負本次事故的全部責任,。
經法院判決,,雇主高某賠償了徐某經濟損失8萬元,。高某履行判決后,提起訴訟,,對楊某行使追償權,,請求全額追償其已支付的8萬元。
綏中縣人民法院案件承辦人收到該案后,,第一時間查閱了該案曾涉及到的生效判決,,詳細了解案情和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之后通過聯(lián)系楊某,,得知楊某有調解意愿,,并不想對簿公堂。
案件承辦人精心制定調解方案,,研究雇主追償權的相關法律問題,決定用訴前調解的方式為雙方進行調解,。在調解過程中,,案件承辦人用通俗的語言向雙方當事人釋法說理,最終促使雙方成功達成調解協(xié)議,,由被告楊某一次性賠償原告高某經濟損失32000元,。
綏中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趙寶友
法官釋法
雇員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雇主才有追償權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jù)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本案涉及兩大問題:一是雇主追償權如何能夠行使,;二是雇主追償權的比例應當如何控制。根據(jù)民法典規(guī)定,,雇員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雇主才享有追償權。如果雇員主觀上存在對侵權行為的故意,,即意味著雇員的行為已不屬于雇主意志所追求的工作目的,,是雇員的個人行為,后果自然應當由雇員個人承擔,。
回歸本案,,雇員的重大過失表現(xiàn)在三點:明知自己不具備開鉤機鏟車的資質仍為之;缺乏安全意識,;施工中對可能存在損害風險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本案中,雇員存在重大過失,按照追償比例責任劃分,,雇員存在重大過失的情況下,,雇主追償?shù)谋壤粦^50%。本案雇主明知雇員沒有資質,,仍雇傭其從事鏟車作業(yè),,本身存在選任、監(jiān)督,、管理上的過失,。故此,在40%以下比例調解,,最終雇員承擔32000元的賠償責任,。此調解結果,兼顧了利益風險一致原則,,是公允的,,雙方均表示滿意并及時履行,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