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蔽覙O喜新柳。
我盼望春天,,期待春風(fēng)拂柳垂絲如絳的季節(jié),。小時候最心急的是柳條透綠時做柳哨。選不老不嫩的柳枝,用手輕輕揉搓柳皮,,使木芯與柳皮剝離,。把木桿抽出,現(xiàn)出一截兒空芯兒柳管兒,。用剪刀剪成一個個小段,,拿削鉛筆小刀,在柳管兒的一端輕刮細削,,把最外層的老皮薄薄刮去一點兒,,露出里邊翠嫩的嫩皮,一個個柳哨便做成,。小伙伴們把柳哨銜在嘴里,,“嘟嘟”地吹著,歡快地追逐奔跑,。哨聲響成一片,,春天的氣息隨影逐形地迎面撲來。
柳哨聲聲,,春光流逝,。隨著柳枝的成熟堅挺,擰不成柳哨了,,春天也漸銷聲匿跡,。走街串巷手晃撥浪鼓的貨郎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貨郎擔(dān)子上有泥人孫悟空,,有糖稀,有玻璃球,,還有泥做的公雞形的哨子,。哨子是泥燒制的,用嘴銜雞尾巴吹,,可發(fā)出悅耳的哨聲,。但那幾分錢的哨子,孩子們買不起,,只能跟在貨擔(dān)后面,,眼巴巴張望。孩子想別的招數(shù),,延續(xù)那吹哨之樂,。那時候點爐子做飯、吸煙都得用火柴,,火柴盒是薄木料制作的長方形盒,。拆開盒體,把兩塊盒片合上,,中間插上根木火柴棍,,四周用縫衣服的線纏繞系緊,。用嘴銜著開口處,就可吹出響亮的哨聲,。用手拉伸火柴棍,,可調(diào)節(jié)哨音的高低尖銳。幾個人合奏起來,,雖不成曲調(diào),,但也是頗為熱鬧。
當(dāng)然,,最好聽的還得數(shù)柳哨,。我們天天盼著春天的回歸,好吹柳哨,。柳哨是老天恩賜于孩子們最開心的“樂器”,。一段柳哨,可長可短,,吹出高低音,,抒發(fā)胸臆。街坊中有手巧的人,,還能在柳管上開出小孔,,使得原本只能發(fā)出單音的柳哨變成了一個袖珍“短簫”。吹柳簫的人旁若無人地吹,,還可模仿出鳥叫聲,,甚至模仿人說話。
柳哨源于何時,,大概始于原始人類,。比起當(dāng)今的折柳為哨,古人的折柳蘊含著惜別之意,。
折柳別過,,乃是希望“留客”。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一闋悲曲嗚嗚咽咽濺落在西域古道上,。我較喜歡劉禹錫的《楊柳枝詞》“聽唱新翻楊柳枝”,是那么的激昂清越,,讓人振奮,。那個春天我們知青返城時吹著柳哨,當(dāng)是契合這種明朗的心境,?!傲迸c“留”諧音,中國古代送行者往往會折一條柳枝送給遠行的親朋,柳條的依依之態(tài)和惜別的依依之情相融相合,?!罢哿那椤笔浅錆M東方文化韻味的道別,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如今只要春來,,我總會想起童年的柳哨,或渾厚,,或高亢,,聲聲慢慢,直抵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