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家,,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細胞,一個家庭的平安,才能組成社會的平安,。
而“家文化”,,則是平安家庭的靈魂。
從本期開始,,本報推出“平安家文化”欄目,,記者將走進社區(qū)、走進鄉(xiāng)村,、走進家庭,,坐在客廳里、炕頭上,,與“家里人”談?wù)勊麄兊?ldquo;平安家文化”,。

張凱和付敏
在沈陽市沈河區(qū)朱剪爐街道剪爐社區(qū),有這樣一對老兩口,,他們雖然已經(jīng)60多歲了,,但卻都是社區(qū)的“編外工作人員”。近日,,記者跟隨剪爐社區(qū)黨委書記兼主任倪菀聰?shù)哪_步,,走進了張凱、付敏老兩口的家,,感受到了他們“熱心”的“家文化”,。
推開門,記者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墻上掛著的裝飾鞭炮,,柜子上貼著“福”字,老兩口都穿著酒紅色的毛衣,,看起來特別精神,。
倪菀聰對記者說:“你看這屋里收拾得干凈不?全是張大爺收拾的,。”在聊天中記者得知,,張大爺和付大媽已經(jīng)結(jié)婚40多年了,兩個人原來在一個廠子里工作,,張大爺特別能干,,付大媽特別愛玩,所以家務(wù)活基本上都是張大爺料理,。
也正是因為這兩個人的性格,,退休之后,老兩口都沒閑著,,付大媽熱衷健身唱歌,,張大爺熱心社區(qū)服務(wù),忙著忙著,,張大爺成了社區(qū)居民心中的“主事人”,,付大媽成為了社區(qū)合唱團的團長,,兩個人都變成了社區(qū)的“編外工作人員”。
在剪爐社區(qū),,居民有事都愿意找張大爺,。居民之間有矛盾,張大爺兩句話就使他們和好了,;誰家裝修,,張大爺幫著出主意、買材料,;居民兒子結(jié)婚,,張大爺幫著聯(lián)系飯店……張大爺就像社區(qū)的大管家一樣幫著居民忙前忙后。
張大爺忙,,付大媽也忙,,忙著帶領(lǐng)合唱團排練。剪爐社區(qū)合唱團共有50多人,,都是社區(qū)的普通居民,。雖然都沒有任何唱歌的底子,,但50位居民在付大媽的帶領(lǐng)下,,唱得動聽,唱得快樂,,唱得團結(jié),。
社區(qū)居民李大姐身體不好,不能獨立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讓家人推著走,。身體上的疾病引起了情緒上的變化,李大姐經(jīng)常在家里又哭又鬧,。有幾次,,家人推著李大姐看合唱團的演出,付大媽就主動邀請李大姐和她們一起唱,。慢慢的,,李大姐也融入了合唱團,合唱團里的團員誰有時間,,就和李大姐說說話,,還推著她在社區(qū)里轉(zhuǎn)。李大姐的病情和情緒都好轉(zhuǎn)了,。
受老兩口的影響,,家中兩個女兒也都有幸福的家庭和穩(wěn)定的工作,兩個大外孫子也都健康成長,,今年過年,,小輩們都趕到家里陪老兩口過年,,小外孫還給老兩口磕頭拜年,這讓老兩口高興得合不攏嘴,。張大爺說:“我們老兩口也沒別的,,就是有副熱心腸,就希望自己的行動能夠感染身邊的人,,無論是家人還是鄰居,,希望大家都能為社區(qū)和身邊的人多做點事,奉獻也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