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中,,鞍山市彰顯了出色的“群眾工作力”:建立全市統(tǒng)一的集舉報投訴,、政策咨詢,、便民服務于一體的12345政務便民服務平臺,;堅持黨對群眾工作的全面領導,,成立鞍山市群眾工作委員會,,鞍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委員會主任并帶頭抓群眾訴求辦理工作,;頒布《鞍山市群眾訴求辦理條例》,,在全國率先實現群眾工作地方立法,為鞍山市群眾訴求辦理工作打下“定海神針”,。
鞍山市委,、市政府以務實為民的思想力、社會治理的法治力,、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力,,為鞍山市運用法治思維開展群眾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撐,打造了市域社會治理的鞍山模式,。
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在鞍山召開,。
構建多方聯動的治理格局
從發(fā)現樓道大部分扶手脫落、丟失到全部修復,,只用了12個小時,。
前不久,鞍山市鐵東區(qū)山南街道樂雪社區(qū)網格員在巡查時發(fā)現一處單元樓道的扶手有問題,,這些扶手專門為樓內殘障居民吳某所建,。鐵東區(qū)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接報后立即組織區(qū)殘聯、住建,、衛(wèi)健,、屬事街道研究制定緊急維修方案,及時解決了吳某的“關鍵小事”,。
這是鞍山市作為我省第一期試點城市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鞍山市緊緊抓住體制建設這個“牛鼻子”,,堅持黨的領導,、整合治理資源、注重聯動融合,,助推此項工作不斷向縱深發(fā)展,,讓市域社會治理紅利普惠百姓,。
作為“一號工程”,鞍山市委對市域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大領域體制機制進行優(yōu)化升級,,市域社會治理作為主要任務嵌入其中、一體推進,。先后通過3次市委全會統(tǒng)一思想,,明確任務,壓實責任,,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納入“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制定了市域社會治理專項規(guī)劃。
鞍山市人大常委會充分運用地方立法權助力市域社會治理,,制定出臺了《鞍山市群眾訴求辦理條例》等地方法規(guī);市政協(xié)組織開展市域社會治理調研視察19次,,提出有價值意見建議21條,;鞍山師范學院成立社會治理學院,開設2個社會治理類本科專業(yè),,培養(yǎng)鞍山所需的社會治理人才,。
鞍山市委堅持黨建引領,著力夯實基層治理體系,,統(tǒng)籌各方資源力量參與市域社會治理,,形成治理合力。構建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黨政部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高效參與治理的“一核三圈”基層治理體系,,形成基層派出所,、司法所、檢察室,、法庭,、網格法官、行政執(zhí)法力量和社會力量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有效引領和凝聚全市1139個社會組織,、3786個社區(qū)社會組織、2.5萬家企業(yè),、9000余個基層單位,、45.6萬名志愿者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推進市域治理智能化再造
“請各組密切關注疫情變化,隨時報告,?!薄靶l(wèi)健委收到!”“公安局收到,!”
“請市疾控中心匯報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經流行病學調查,,目前已確定密接25人,、次密接135人?!?
這是1月12日鞍山市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辦公室在鞍山市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舉行的首場模擬本地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的應用場景演練,。
接下來的多次演練為鞍山在此輪疫情中科學、有效,、快速處置提供了保障,,也是鞍山把智能化建設作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的重要引擎和支撐的“智治”體現。
由于智能化建設涉及部門多,、資金投入大,,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指揮體系,鞍山專門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市委副書記統(tǒng)籌,兩辦秘書長負責的智能化建設領導體系,,組建大數據管理局,,實施“1+1+N”市域治理體系建設工程,掃清大批掣肘“智治”建設的體制性,、機制性,、政策性障礙。
為更好打造“智治”體系,,鞍山市委統(tǒng)籌整合智慧城市平臺,、綜治信息平臺、網格管理平臺等各類信息系統(tǒng),,搭建集數據共享,、智能搜索、統(tǒng)一監(jiān)管,、監(jiān)測預警,、分析研判、聯動指揮,、行政問效七大功能的市域治理平臺,,實體運作“一網通辦”“一網統(tǒng)管”“一網協(xié)同”“一屏指揮”4個工作專班,,推進市域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實現決策科學化、治理精準化,、服務高效化,。
市域社會治理平臺對全市社會治理數據進行分類管理,形成3329類問題數據信息,,精準掌握市域社會治理態(tài)勢,,并依托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對老舊小區(qū)公共設施維修管理,、噪聲污染,、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困難等11類問題逐一進行數據分析,找準問題根源,,制定43類政策制度,,從源頭上予以解決,增強了決策的精準性,、科學性,。
同時,全力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將原有100余個線上群眾訴求反映渠道統(tǒng)一整合為12345平臺,并與110接處警平臺,、網格化平臺實現數據互聯,,受理各類訴求200余萬件,辦結率99.8%,,滿意率95%,。
織密織牢社會治理“一張網”
“這里有一堆建筑垃圾沒有清運?!?月24日,,鞍山市鐵東區(qū)勝利街道烈士山社區(qū)二級網格員張倩早早來到轄區(qū)巡查,并用手機把發(fā)現的問題拍照發(fā)到網格員微信群里,。
“收到,,立即找人來清運?!比豪锵嚓P負責人回復,。
這樣那樣的問題,張倩和同事們一年下來能處理700多件,。這是鞍山市市域社會治理中,,充分發(fā)揮網格化優(yōu)勢,,群防群治的一個縮影。將網格化作為建設市域治理體系的重要切口,,通過織密織牢“一張網”,,實現網格精準服務、精確感知,、精細治理,,“兜”起了社會治理的大小事。
鞍山市委通過調整組織設置,、建立功能型黨組織等方式,,在全市5612個基礎網格上全部建立黨組織,實現“網格黨建”全覆蓋,。目前全市1139個社會組織,、3786個社區(qū)社會組織、80余個民間調解組織,、24876家企業(yè),、9229個基層單位在黨組織領導下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工作。
針對部分網格規(guī)模大,、力量散,、管理亂等問題,鞍山市全面推進資源整合重構工作,,織密網格,,形成網格建設疊加優(yōu)勢。將全市鄉(xiāng)村(社區(qū))劃分為為63684個三級綜合網格,,全部配齊三級網格員(信息員)和專屬網格員,,統(tǒng)一網格員標志標識,發(fā)放工作證件,,為網格員配備必要的裝備設備,。
公安機關還設立“網格警察”,與網格員實行“警網聯動”,,并實行“法官進網格”,、城市管理執(zhí)法力量下沉到網格等工作舉措,構建“民(輔)警+法官+執(zhí)法力量+社區(qū)工作者”四位一體的專職網格治理隊伍,,夯實網格治理力量,。
在疫情防控、活動安保等方面,,網格日常工作機制可迅速轉化為戰(zhàn)時聯動機制,,統(tǒng)籌各種力量,落實包格、包樓,、包戶責任體系,,形成以網格員為骨干、多方協(xié)同的網格力量體系,,做到日常情況“組團服務”,、突發(fā)情況“聯動作戰(zhàn)”。
如今,,鞍山77個部門黨務政務服務信息資源已掛接市級政務信息資源目錄2512條,,匯聚數據8.38億條。同時依托網格員手機移動終端升級運行的“鞍心通”網格APP,,實施對各類涉及黨務,、政務、服務發(fā)生的事件實時錄入,、集中匯總,、動態(tài)管理,為網格化服務管理提供信息采集,、任務指派,、考核督辦、分析研判等信息化支撐,,同步生成“熱力圖”,,直觀顯示事件類型分布、高發(fā)區(qū)域,,精準指揮調度網格事件處置,。
記者手記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就是千家萬戶的事,。采訪中,,記者多次從群眾口中聽到“事有人管有人辦”,盡管他們戴著口罩,,卻依然能看到他們眼角洋溢的微笑。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盀槿罕娹k好一件實事,就會溫暖一片人心,?!币晃簧鐓^(qū)工作者樸素的話語道出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真正含義。從社區(qū)工作者到居民身邊的貼心人,從刷墻貼通知到面對面解疑釋惑,,全市基層工作者在“改變”中為群眾辦實事,,也讓鞍山市市域社會治理的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