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但對于王玉而言卻不盡然,他用堅強的毅力向癌癥宣戰(zhàn),用鏗鏘的斗志奏響了反腐倡廉的新強音。
51歲的王玉是燈塔市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副局長,他消瘦的身體顯得很單薄,一副銀框眼鏡更顯文質彬彬,。

2013年2月王玉突感身體不適,被診斷出結腸癌,面對病魔,王玉選擇了坦然,。手術后,經(jīng)歷了多次放化療治療,頭發(fā)大把脫落,,身體虛弱,,但只要病情好轉,他就選擇繼續(xù)堅守在一線反貪崗位,。
患病仍堅持辦案
從小愛看英雄題材影片的王玉,心中有一個“懲惡揚善”的英雄夢,。1994年王玉如愿考入燈塔市人民檢察院,成為了一名檢察官,那一年他28歲。先后擔任偵查監(jiān)督科檢察員,、法研室主任等職務,。200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王玉通過競聘擔任燈塔市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副局長,從此,加班加點、熬夜辦案成了家常便飯,。飲食不定時,生活無規(guī)律,,為他的身體埋下了禍患。
2013年3月,,王玉在辦理某村村民上訪案件過程中,,無意間聽被調查人說了一句:“西馬峰鎮(zhèn)某某村收到的農業(yè)扶持款比我們村還多,并且一大部分沒入賬,。”隨后,,他帶領一名干警到該村走訪,利用半天時間找了八名證人調取證人證言,,同時及時收集其他各類書證,,查明了該村村主任王某某利用職務之便,挪用農業(yè)扶持款3萬余元的犯罪事實,。
在下鄉(xiāng)取證的途中,,王玉發(fā)覺自己下腹疼痛。由于案件查辦工作正處于關鍵時刻,,他顧不了這么多,。痛起來時,就習慣用手指抵著來止痛。在同事和家人的多次逼迫下他才去了醫(yī)院,,最終確診患上結腸癌,。
經(jīng)歷了腸道切除手術和多次放化療后,,他的病情得到控制。他再三向領導請示,希望回歸崗位,?;氐綅徫缓螅麑⒐ぷ饕暈橹尾∽詈玫牧挤?,像一支蠟燭一樣,,一點點地散發(fā)著光和熱,溫暖和感動了身邊所有的人,。
辦案不徇私情
有人說:“在燈塔這個小城,,人際關系猶如蘆葦?shù)母},你連著我,,我連著你,,不是親戚,就是朋友,。”這些話對于生長在這片熱土上的王玉也不例外,,他給自己立下了規(guī)矩:凡是違背法律,、違反原則的事,,再熟的人也不給面子。
有人替王玉算了一筆賬:一年到頭“泡”在案子上,,不比誰多拿一分錢,,家里的事顧不上,親戚朋友倒是得罪不少,,太虧了,!
王玉患病后,正在查辦的案件當事人通過不同渠道勸他手下留情,,有的甚至“登門拜訪”,,都被他嚴詞拒絕或拒之門外。王玉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檢察官也是普通人,,不想個人的事不可能,,關鍵是怎么想。”
誠然,,作為父親和丈夫王玉談不上稱職,。兒子從大學畢業(yè)到找到心儀的工作,全憑自己的本事,,這么多年,王玉去學校開家長會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他對家人充滿愧疚。生病以后,他每月治療費要花兩三千元,復查一次就得支付五六千元,半年放療一次要2萬多元,。巨大的醫(yī)療支出讓原本就不寬裕的日子過得更為窘迫,。下崗待業(yè)的妻子從來沒有因為經(jīng)濟上的壓力埋怨過他,。
談到妻子對他的愛,他動情地說:“他的身體能撐到現(xiàn)在,,多虧妻子的悉心照顧,。”說到此處,這位七尺硬漢眼角閃著淚花,。
責任重于泰山
22年從檢工作,王玉把自己全部交給所摯愛的反貪事業(yè),,人稱“拼命三郎”。為人低調,、樂于助人,、和藹可親是大家對王玉的一貫印象??删褪沁@么一個在生活中沒有“殺傷力”的人,到了審訊室面對別人拿不下的案子,卻能輕而易舉地找到突破口,不僅讓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認,,還讓他們心服口服。
2012年5月,,王玉被抽調到省招生辦“505”專案中,,在調查取證的工作中,按照省院領導的要求,,既要完成調查取證的工作任務,,又不能影響高校招生工作的穩(wěn)定。由于案件時間長,、涉及面廣,,他不畏艱難,先后前往8個城市10余所高校調查取證,,查找相關證人40余人,,獲取證人證言40余份。
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節(jié)假日也經(jīng)常不休息,,為了打消證人的疑慮,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查辦犯罪嫌疑人付某某等人利用職務之便借招生辦大權徇私舞弊大肆貪污受賄拿到了第一手證據(jù)。
王玉患病以后近三年時間,,他主辦,、承辦和參與偵破過的各類職務犯罪案件有30余件,他的手提包里隨時都攜帶著藥物,;每次復查,、放療回來,第二天就堅持上班,一旦案子上來,,仍然沖在最前面,。“他辦起案來,就是一根筋,,從不會打彎兒,。”燈塔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許廣龍這樣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