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歷:馮一,,生于1986年,,2009年從部隊退伍轉(zhuǎn)業(yè),,2012年畢業(yè)于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同年參加公安工作,,現(xiàn)在康平縣公安局郝官屯派出所擔任瓦房警務室駐村民警。兩年來,,調(diào)解糾紛500余起,,同時使轄區(qū)發(fā)案率同比大幅度減少。被轄區(qū)百姓稱為“百姓安危的守護者”,。
社區(qū)民警的工作看似簡單平凡,,但實際卻是繁瑣復雜,就連村民間“串鵝”這種事,,馮一都會做到親力親為,,直到把“疙瘩”解開了,他才放心,。
10月12日上午,,小塔子村80多歲的村民老朱找到馮一,說9月25日在村東頭放鵝時自家的80只鵝與同村的老呂家的50只鵝“摻幫”了,,分開后各家鵝的數(shù)量是對的,,可是有16只鵝比自己家原來的鵝稍微小了一些,老朱覺得這不行,,自己的經(jīng)濟利益被老呂家侵害了,,尋求馮一幫忙。
馮一分析了一下警情,,這根本不屬于案件,,但為了讓老人安心,,他還是決定跟老朱走一趟,當面調(diào)解解決此事,。
因為是自己轄區(qū)的居民,,馮一對他們的情況都很了解,老朱和老伴兒都是正式教師退休,,老兩口退休工資每月近8000元,,他們還種地,老朱一家年收入10萬余元,,所以老朱差的根本不是錢而是氣,。“我知道你在乎的并不是鵝,但大家都是鄰里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就為這么點小事兒大動干戈實在不值當,而且這不屬于案件,,我也不能處理人家老呂家,,但是我會竭盡我所能為你調(diào)解此事……”經(jīng)過一番勸導安慰,老朱兩口子有了退一步的意思,,馮一轉(zhuǎn)身就去了老呂家,。
馮一對老呂家很了解,男主人剛?cè)ナ啦痪?,老太太心情不好愛激動,,還有心臟病,他家兒子常年跑運輸,,家里也不差錢,。兩家都不差錢,為了幾只鵝鬧成這樣,,顯然都是為了爭口氣,。之前該村委會已經(jīng)為老朱家與老呂家“串鵝”的事調(diào)解過兩次了,而且司法所還調(diào)解過一次,,但都沒有成功,,還差點動起手,矛盾特別激化,。
到了老呂家,,只有呂家兒子和兒媳在家,年輕人相對好溝通,,工作也好開展,。可就在緊關(guān)節(jié)要時,,老太太回來了,,得知馮一是為了“串鵝”的事來的,情緒立刻就激動起來,,非得要拿著鐵鍬去老朱家算賬,,被馮一攔了下來,并拉著她的手苦口婆心地說,,“其實大鵝小鵝上下差不了二斤,,你們家也不差這二斤鵝……”看老呂的情緒穩(wěn)定后,馮一又邀請來村書記,,他們一起做了老太太的工作,,最后老太太表示自家的鵝里肯定沒有老朱家的,但老朱家如果想換,,她同意換,。
隨后,馮一又找來老朱,,把老太太讓其換鵝的想法告訴他,。老呂的退讓也讓老朱徹底消了氣,最后兩家不但一個鵝沒有換還握手言和,,正是馮一的細膩調(diào)解成功地將一起治安案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馮一深入到養(yǎng)鵝戶家調(diào)查了解情況
【居民議事廳】
瓦房村村民宋景友說:公安機關(guān)把警務室建到了我們村里,小馮天天到村里上班,,我們村民遞個戶口申請,、解決個鄰里糾紛,方便多了,,我們的安全感強了,!
【社區(qū)評價】
瓦房村黨支部書記費公忱說:馮一積極主動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他的汗水換來我村群眾的安寧,。針對農(nóng)忙和農(nóng)閑期間村民矛盾的特殊性,,每年都能化解百余起的矛盾糾紛,還積極組織巡邏隊,,使得我村幾乎沒有發(fā)生盜竊案,。
【工作感悟】
我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在展現(xiàn)公安民警的神圣職責,是現(xiàn)實與理想的最大詮釋,。雖然抓壞人,、破大案光彩照人,但通過在駐村民警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工作的經(jīng)歷,,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平凡的便民服務工作中,同樣也能收獲人生快樂。我決心不離不棄,,繼續(xù)在平凡的崗位上,,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踏踏實實,,履職盡責,,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奉獻公安民警對黨,、對人民的忠誠,。
【政委點評】
康平縣公安局代理政委王紅潮說:馮一工作政治立場堅定,勤勤懇懇,,心系群眾,,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進取,,求真務實,堅持秉公用權(quán),、廉潔從警,,遵紀守法,有非常豐富的基層公安實踐經(jīng)驗,,是我局社區(qū)民警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