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警隊中有名的“淘寶王”,,喜愛收藏,,但是,,與其他收藏愛好者不同,在他的“藏品”里有近千件都是與警察有關的“寶貝”,。他就是沈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退休民警劉怡華,。
1月5日,在沈陽市鐵西區(qū)宏峰小區(qū),,記者見到了75歲的劉怡華。
劉怡華向記者介紹收藏的各個時期的人民警察服制 白罡 攝
“淘寶王”家里的“寶藏”
精神矍鑠的劉怡華告訴記者,,從接到采訪通知開始,,他翻箱倒柜,僅找到了部分警服,,感到特別遺憾,。
走進劉怡華的家中,,記者看到,客廳沙發(fā)上堆了高高的兩摞老式棉警服,。桌子上,,整齊地擺放著各式警帽。桌旁立著一個鑲著玻璃的大相框,,透過玻璃,,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警察標志。
劉怡華指著警察標志介紹道:“這里面存放的是從1950年到現(xiàn)在更換過的警號,、肩章,、肩徽、帽徽,、臂章,、領章、警銜,,每一個時期的都有,,算是比較全的了?!?
即使在采訪的過程中,,劉怡華還在尋找那些壓箱底的“警服”。
“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有這個情結(jié),,與警察有關的一切東西我都感興趣,我?guī)缀跏且娨粯邮找粯?。那時也沒人收藏警察的東西,,時間久了,行里的朋友知道我喜歡這個領域的收藏,,只要看到了就會第一時間通知我……”劉怡華通過“藏品”了解各個時代的警察歷史和故事,。
統(tǒng)一警察服制從無到有
遼寧警察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仿效東西方各國建立警察機構(gòu),,但警察的服飾從形式到章程都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到光緒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時,,全國才有了統(tǒng)一的警察服制,。民國時期的警察服制先后經(jīng)歷了11次變革。
1928年,,隨著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人民政府的建立,,最初的肅反委員會、政治保衛(wèi)局,、民警局,、刑事偵探局,,就成了人民公安的雛形。那時,,公安人員與紅軍戰(zhàn)士穿一樣的服裝,。
在1945年,前蘇聯(lián)紅軍實行軍事管制的旅大地區(qū),,旅大市人民警察曾實行警銜制和統(tǒng)一著裝,,按警銜著裝,警銜分為警監(jiān),、警正,、警佐、警長,、警士,,警服是統(tǒng)一制式,夏裝為綠黃色,,冬裝為青色,。
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為了統(tǒng)一東北人民公安部隊,、人民警察、公安人員的生活待遇和服裝供給,,東北公安部于1949年3月26日以公文字第1460號發(fā)出通知,,要求繼續(xù)著用中國人民解放軍服裝的公安人員,從1949年8月20日起佩戴新的胸章,。其式樣為紅邊,、白地、黑字,,質(zhì)地用漂白布,,書寫單位全稱。背面標明姓名,、年齡,。胸章佩戴在左胸小兜口袋上端。
1950年1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公安部聯(lián)合發(fā)布命令,統(tǒng)一規(guī)定全國各地人民警察的等級劃分,、服裝,、領章、帽徽及供給待遇標準,并對著裝范圍做了整頓,。
1950年2月1日,中央公安部公布了中國人民警察服裝式樣(簡稱為“50式”),。至此,,各地公安人員均按規(guī)定換著新警服執(zhí)行公務,不著警服的公安人員因工作需要可著公用服,,執(zhí)行公務后交回,,集中統(tǒng)一管理。
從一個公安帽徽開始
談起收藏警用物品的經(jīng)歷,,劉怡華打開了記憶的大門,。
1999年5月的一天,劉怡華在天津沈陽道古物市場發(fā)現(xiàn)了一枚上世紀50年代的警察帽徽,,銅質(zhì)紅五星內(nèi)嵌“公安”二字,,還有一條藏藍色帶紅線的警褲。這兩件只有在電影,、電視劇里才能看到的東西讓他眼前一亮,。
劉怡華告訴記者:“我是個警察,當時看到這兩件東西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么不能結(jié)合自己的職業(yè)特點搞收藏呢?我毫不猶豫就把這兩件東西買下來了,?!?
從那時,劉怡華開始了警用物品系列收藏,。
劉怡華“淘”到的正是“50式”帽徽和“65式”警褲,。
“50式”警服,春夏秋三季為米黃色,。干部制服,,上衣為翻領,4個口袋下襟大口袋為吊兜,,下身為西服式褲,;警長以下上衣為翻領,4個口袋均為貼兜,,下身為馬褲,,打綁腿,系黑色皮帶,,皮帶扣為圓形白銅制成,,扣正中嵌五角星。
1956年,全省人民警察換著“55式”警服,。1959年,,換發(fā)“58式”警服。1966年,,換發(fā)“65式”警服,。數(shù)據(jù)顯示,此時,,全省共計著裝人數(shù)6803人,,其中,城市5597人,,縣鎮(zhèn)829人,,企業(yè)377人。外事,、看守兩個警種經(jīng)批準開始著裝,。警服式樣未變,上衣顏色為草綠色,,褲為藏藍色,。帽為“解放式”,男式有沿,,女式無沿,;冬季男女均為栽絨無沿棉帽。帽徽,,鋁質(zhì)圓形,,中間為國旗,旗周雕金色麥穗,、齒輪,。領章,平絨紅旗縫在前領左右,。黑色皮鞋,。男女均系腰帶。
1987年,,劉怡華(左)到和平公安分局新華派出所調(diào)研 白罡 翻拍
白色上衣勾起那年往事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盡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一首《少年壯志不言愁》,勾起了記憶中的那年那月那事,。
很多人還記得電視劇中那上白下藍的警服,,在劉怡華的家中,,就珍藏著這樣一套。
1972年,,警服顏色和式樣有所改變,。春夏秋冬男女上下服裝均為藏藍色。除男褲,、女裙取消紅牙線外,,技術(shù)規(guī)格與“65式”相同。交通警察夏季上衣為白色,,其他警種不變。
在此之前,,警服和解放軍服裝大致相同,,只是標志上有區(qū)別,而從此時開始,,警服開始區(qū)別于軍服,。
1974年,夏裝改為上白下藍,。警帽,,男為平頂大沿帽,女為無沿帽,。帽徽,、領章仍保持原樣。1978年正式確定為“78式”警服,。由于公安業(yè)務的需要,,著裝范圍有所放寬,著裝人數(shù)已達10441人,。戶籍警,、治安警、交通警,、刑事警,、外事警、看守警,、訓犬員都穿上了警服,。
“83式”開始佩戴警號
1983年,全省人民警察分期分批換發(fā)“83式”警服,。
大連,、丹東兩沿海城市從1984年換發(fā);省公安廳機關及其他各市,、縣公安機關及所屬單位從1985年換發(fā),。
這次新警服的改革從總體設計,、質(zhì)地選擇、工藝加工方面均體現(xiàn)了人民警察的莊重嚴肅,、威武雄壯的氣概和警容風貌,。新警服顏色為橄欖綠。冬季,,男警取之于“中山服”式樣,,女警取之于“列寧服”式樣;夏季,,男警上衣小翻領,,胸前兩個兜;女警上衣大翻領,,下襟兩個斜兜,。交通警為白色警服。
為使人民警察在執(zhí)行警務工作中便于人民群眾監(jiān)督,,各警種在左胸前佩戴警號,。警號為7位數(shù),前2位數(shù)字呈金黃色,。是省,、直轄市和自治區(qū)的代號,后5位數(shù)字呈銀白色,,是省轄市,、縣的編號,我省的代號是“21”,。
鮮血滴在了“89式”警服上
1989年6月30日,,公安部、財政部聯(lián)合通知,,對“83式”警服進行改革,。
“89式”警服,男冬常服基本與“83式”相同,,但兩個上衣兜變?yōu)槊髻N兜,,男春秋常服“中山裝”合領式變成了西裝式開領。女冬常裝由雙排扣“列寧裝”改為單排扣西裝式,,女春秋常服基本同“83式”,。配發(fā)白襯衫和紅領帶,女警配發(fā)裙子,。公安部規(guī)定,,1990年5月1日開始著裝。1992年7月,、1995年7月分別對“89式”警服進行了小改動,。
1992年的一天,,劉怡華在沈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興工派出所當民警,一名群眾跑來報警有人行兇,。他追到一輛小公汽前,,隔著玻璃,看到里面有一個光膀子的壯漢,。劉怡華亮出警察證件后將車攔住,,沖上車與持刀男子搏斗,手被刀劃傷了,,他帶傷將男子抓獲,。事后,在車上發(fā)現(xiàn)了男子扔掉的火藥槍,。經(jīng)過審查,,男子是名“殺手”,被人雇傭殺害了競爭對手,。劉怡華浴血擒兇,被授予三等功,。劉怡華當時穿著的就是“89式”警服,,他回憶道:“我當時不知道手受傷了,就想著抓人了,,回來之后才看到,,手上流的血都滴到衣服上了?!?
“99式”警服閃亮登場
1999年4月,,公安部召開警服設計發(fā)布會,國內(nèi)30家著名服裝公司設計師的500多套設計方案參加招標,。經(jīng)過一年多的時間,,“99式”警服登場。選用與國際上警服主流色調(diào)相一致的藏藍色,,完全區(qū)別于軍隊的草綠色,,形成鮮明的警察制服體系,在面料上也提高了檔次,。尤其是采用國際通用的型號制,,實行量體套裁,對每一位民警進行量體,,按人制作,,由制作廠家直接發(fā)到民警個人手里,大大提高了警服的合體率,。至此,,中國人民警察穿著新式警服閃亮登上了世界大舞臺,。2005年,公安部宣布將“99式”警服的鐵灰色襯衫換成淺青藍色襯衫,。
采訪結(jié)束時,,劉怡華說,自己還將繼續(xù)收藏下去,,一方面是興趣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用這些“藏品”作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