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撫順市司法局通過強力推動和深化“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融合司法行政代辦點,、公共法律服務站、個人調解室各項建設,,將司法行政各項功能延伸至社會治理末梢,,通過群眾“說事、議事,、評事”并舉,,基層“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使“小事不出村(社區(qū)),大事不出鄉(xiāng)鎮(zhèn)(街道),,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
就“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工作亮點以及特色,,本報記者專訪了撫順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月,。
李月
記者:撫順市推進“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的總基調是什么,?
李月:市司法局將“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作為落實“重強抓”的重要手段,、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有效途徑、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的有力抓手強力推進,,在全市每個行政村依托鄉(xiāng)村公共法律服務站,,切實把“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成為群眾搭建開門說事、評理調事,、便民答事的平臺,。
通過“村民評理說事點”的社情民意匯聚點、干群關系聯(lián)絡點,、矛盾糾紛調處點,、法律援助代辦點、法治建設推進點的“五大作用”,,全面暢通了群眾訴求表達的渠道,,更好地服務于民,圓滿回應了群眾的訴求和關切,。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lián)犴樖薪ㄔO“村民評理說事點”的一些特色做法,。
李月:在“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過程中,市司法局充分整合律師,、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組建專業(yè)法律團隊,持續(xù)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保證每一個村至少有一名優(yōu)秀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法律顧問,為“村民評理說事點”提供法律服務支撐,。
各縣區(qū)司法局不僅發(fā)揮了鄉(xiāng)村人民調解組織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優(yōu)勢,還結合各自實際,,選用在群眾中威望較高的老黨員和“鄉(xiāng)賢”“村賢”“能人”作為調解員,,有的縣區(qū)和村屯還把“村民評理說事點”建在了小賣店、棋牌室等村民聚集地,,既接地氣,,又異彩紛呈。同時,,我們圍繞征地拆遷,、土地權屬、婚姻家庭等矛盾易發(fā)領域,,引導評理說事調解員勤進村,、勤跑腿,田間調解,、地頭宣傳,,確保服務前置,、關口前移,真正將“村民評理說事點”建成民意訴求“直播間”,、干群關系“連心橋”,。
清原滿族自治縣司法局司法行政代辦點,以人民調解為切入口,,充分整合調動各級各類法律服務人員,,將司法行政辦事機構直接延伸到村民和居民組織,在村和社區(qū)建立司法行政代辦點,,促使司法行政的所有人力,、物力、財力得到全面整合,,拉起了一個覆蓋全縣的法律服務網(wǎng),真正推進了司法行政關口前移,,把法律服務真正送到了群眾的家門口,。目前,作為司法行政延伸到基層的觸角,,司法行政代辦點已經覆蓋了清原縣全部的188個行政村和13個社區(qū),,對全市其他縣區(qū)有積極標桿示范作用,非常值得鋪開和推廣,。
在打造更加規(guī)范的服務平臺中,,我們有效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公共法律服務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 進一步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再下沉,,全力為辦事群眾營造最優(yōu)辦事環(huán)境,,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促進了公共法律服務“品牌效應”整體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85個“個人調解工作室”,,配備人民調解員86人,,建成率達121%,建成率和人員配備率居全省前列,。
記者:現(xiàn)階段撫順市“村民評理說事點”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月: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村民評理說事點”585個,,建成率達100%,,提前半年完成了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不僅讓“村民評理說事點”成為廣大群眾說理議事平臺,,更成為我市司法行政服務廣大群眾的“橋頭堡”,。
8月12日,市司法局在清原縣召開了全市加強“兩點一站一室”建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工作會議,,將“村民評理說事點”、司法行政代辦點,、公共法律服務站,、個人調解室相融合,裝進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大盤子”,,使司法行政工作得到更加系統(tǒng)化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