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第一筆收入,無論是十元還是百元,,她都會習慣性地投進收銀臺邊上的愛心箱,。從張桂梅的羊奶制品店開業(yè)至今,,這個習慣她已經堅持了兩年。
積少成多匯集的愛心款,,她資助給困難戶和偏遠山區(qū)的貧困小學,,小店不僅為老人提供專屬優(yōu)惠,也是環(huán)衛(wèi)工人落腳,、接水的愛心驛站,。
張桂梅每天都會將第一筆收入,放進收銀臺前設置的愛心箱內,。(張墨寒 攝)
開業(yè)第一天 愛心箱擺上收銀臺
十年前,,30多歲的張桂梅家里的孩子才兩三歲,,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她一直為別人打工,,“家里經濟狀況一般吧,,能維持也就沒想太多?!睆埞鹈氛f眼看孩子越來越大,,花費逐漸多了,還要考慮到積攢孩子上大學的錢,,她才想到要抓緊時間攢錢了,。
2017年,張桂梅用積蓄和從家人手里借的五萬元錢,,在錦州古塔區(qū)北街街道轄區(qū)內,,開起了一家羊奶制品的小店。如何能讓新開業(yè)的小店和附近的居民有個互動,?想到羊羔跪乳的故事,,張桂梅決定小店的定位就是和顧客建立一種“家人”的狀態(tài),她決定先從幫助小店周圍的人做起,。
聯(lián)系了小店轄區(qū)的社區(qū)和街道后,,開業(yè)的第一天,她就將愛心箱放到了收銀臺邊,,張桂梅用自掏腰包準備的4000元的現(xiàn)金和物品,,資助了社區(qū)內的兩戶困難家庭。在她的號召下,,身邊的員工和親戚,、朋友,也積極地加入到愛心捐款的行列,。
小店剛開業(yè)還沒有盈利,、開店借的錢還沒還,看著放在收銀臺前的捐款箱,,不想放棄愛心承諾的張桂梅想到了一個積少成多的辦法,,把每天的第一筆收入捐出去。
從開業(yè)至今的兩年時間中,,不論是10塊錢一盒的奶片,,還是近200元一桶的奶粉,不管第一筆收入是多少錢,,張桂梅都會“如約”地將錢放進愛心箱,,積攢著自己的愛心款。很多顧客不解,,知道原因后,,也會有愛心顧客自發(fā)地將找零的錢放進愛心箱中,。
愛心箱里的錢從五角、一元,、十元……愛心款匯聚在一起,,越來越多,。兩年來,,愛心捐款近7000余元,其中5000元已用于幫助轄區(qū)困難戶和開展公益活動,。
捐資助學 關愛困難家庭
2018年1月末,,她用積累的愛心款給街道的三戶困難家庭送去了米、面,、油,、羊奶粉等,讓他們度過了一個有愛的春節(jié),。
她還去過鐵嶺的小山村捐資助學,,社區(qū)為居民舉辦春季運動會,她也熱心出資為活動提供了所有獎品和道具,。
正如她當時想的一樣,,她和周圍的居民們成了“家人”,為倡導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小店內的部分商品對60歲以上老年人優(yōu)惠,。她還在店門上貼上紙條,邀請環(huán)衛(wèi)工人進店遮風避雨,,免費提供熱水,。
張桂梅說開店之前的想法特別簡單,就是想自己多掙點錢,,做個小個體,。但是通過愛心回饋和客戶建立起來的“家人”情感,互動中讓張桂梅看到了堅持做下去的意義,。
客戶的相信,,讓她更注重誠信,“我現(xiàn)在想的就是為大家提供有益處的商品,,做有良心的企業(yè),。”
對話張桂梅:“不是作秀,,會一直堅持下去,!”
記者:當時是怎么想到每天捐第一筆收入的?
張桂梅:當時一下也拿不出太多,,還有借的錢沒還,,讓別人覺得你有錢不還去獻愛心也不得勁兒,,就想起來我給孩子買的存錢罐,我也一天放一點,,能積少成多,。
記者:第一次開愛心箱數(shù)錢是什么心情?
張桂梅:沒尋思能這么多唄,,你說一下捐出去兩三千,,誰家都挺費勁的,舍不得,。我這平時一點點攢出來,,心里特別自豪。
記者:有人說你這個是不是作秀,,家里人支持你嗎,?
張桂梅:不覺得是啥特別的事兒,也沒跟家人主動提過,,他們都不知道,,我就是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服務他人,小店的成立和發(fā)展得到了居民的支持,,我就心懷感恩繼續(xù)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