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202國道一路向東進入撫順市東洲區(qū)章黨鎮(zhèn),不時可以看到葡萄采摘園的大棚,,車行一路,,一路飄香。這里是近些年才成名的“葡萄之鄉(xiāng)”,。
趙志國(左)在開展工作
車行至撫順市大伙房水庫邊就來到了章黨鎮(zhèn)洼子伙洛村,2014年這里還是省級貧困村。好在那一年,,撫順市委政法委的第一支駐村工作隊來了,不僅協(xié)調來了200萬元的扶貧資金,,還大力推廣種植有機葡萄開展產業(yè)扶貧,,第二年該村就摘掉了“窮帽”,。
如今,撫順市委政法委維穩(wěn)辦教育轉化處處長趙志國是該村的“第一書記”,,他已經是派到村里來的第二任工作隊隊長了,。記者趕到村部時,趙志國正在屋里擺弄村民們新編好的各式筐簍,。他告訴記者,,這是新想出來的致富妙招。他找來一名柳條編織的師傅,,教村民們用山上產的柳條編織各式各樣的筐和簸箕,,再以不同的價格回收,村民們在農閑時還能有一部分的收入,。
一提到種有機葡萄的產業(yè)扶貧工作,,趙志國把功勞都推給了第一批駐村工作隊。他說:“章黨鎮(zhèn)被稱為‘萬畝葡萄長廊’,,他們利用好了這一特色,,我其實就是確保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015年入冬開始,,工作隊挨家挨戶落實土地流轉,優(yōu)先流轉貧困戶家庭的土地,,寒冬臘月間組織進料,、施工。在東洲區(qū)和章黨鎮(zhèn)政府的大力扶植下,,通過區(qū)里提供的無息借貸和個人投入的方式,,吸收30余戶150名村民,共集資200萬元建成了53座葡萄冷棚,,用于種植10余種新品種葡萄,,有機葡萄的種植面積達到近400畝。
“當時,,村里用以租代售的方式把棚租給我們,,一個棚價值70000元左右,我們每年只需交納3000元,,等還清大棚的建設費后,,這個棚就歸我們個人所有了,這種好事兒是以前從來沒敢想過的,?!贝迕窭罡YR樂呵呵地回憶道。
在趙志國到村里之后,,該村的葡萄冷棚如今已經增加到了89個,。除此之外,,最讓人感到暢快的是該村有一條長5公里的柏油路,而這條柏油路正是駐村工作隊協(xié)調精準扶貧資金修建的,。
村委會主任盧軍告訴記者:“目前有機葡萄的種植面積已達到20余公頃,,種植新品種葡萄10余種,產值達到1500萬元,。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由2014年的5500元到如今的12000多元了,。這一切都要感謝政法委的駐村工作隊和趙志國啊,!”